Apedia

有人曾用“一个政治基础,两个政党力量,三方力量促成,四个阶级联盟”来评价国共第一次合作,其中,所谓的“一个政治基础”指的就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 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第一,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第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如此一来,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The New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became the political basis for the First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because they aligned with the CPC's democratic revolution program.

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原因是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一致。

Question 有人曾用“一个政治基础,两个政党力量,三方力量促成,四个阶级联盟”来评价国共第一次合作,其中,所谓的“一个政治基础”指的就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Options 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
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
Extra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第一,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第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如此一来,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Tags: 政治::史纲

Learn with these flashcards. Click next, previous, or up to navigate to more flashcards for this subject.

Next card: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 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国共合作的形成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未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帝国主义仍旧操纵着我们的国家,他们利用其代理人——封建军阀残酷的剥削我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在这种背景下,“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这就是宋庆龄所说的国共合作的“内部条件

Previous card: 载泽在《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曾写道:“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内乱可弭。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籍,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由此可见,清政府实行“立宪”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危机,遏制革命 应付危机,遏制革命 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 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借机组织“皇族内阁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 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喜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不少“新政”措施流于一纸空文,清政府财政的困难也限制着“新政”的推行,甚至借机摊派加重人民的负担。伴随统治危机加深,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下,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由此可见,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和“立宪”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危机,遏制革命,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统治

Up to card list: 【妙蛙Anki考研系列】考研政治选择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