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dia

曾被孙中山赞誉为“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即与黄兴等人制定《革命方略》,明确提出了武装反清的基本方针。此后一直到武昌起义前,同盟会或其他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十余次武装起义,包括1906年12月的萍浏醴起义;1907—1908年孙中山在南中国边境地区先后发动的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还有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等。不断爆发的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促进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也为辛亥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因素。孙中山在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后赞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对黄花岗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考生可以根据“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这句话从时间上判断

Question 曾被孙中山赞誉为“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的起义是:黄花岗起义
Options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惠州七女湖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Extra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即与黄兴等人制定《革命方略》,明确提出了武装反清的基本方针。此后一直到武昌起义前,同盟会或其他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十余次武装起义,包括1906年12月的萍浏醴起义;1907—1908年孙中山在南中国边境地区先后发动的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还有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等。不断爆发的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促进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也为辛亥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因素。孙中山在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后赞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对黄花岗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考生可以根据“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这句话从时间上判断。

Tags: 政治::史纲

Learn with these flashcards. Click next, previous, or up to navigate to more flashcards for this subject.

Next card: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中国后,一部分革命者幻想像西方那样建立“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这一主张引起了北洋军阀的强烈不满,在其疯狂反扑下,“政党政治”的梦想最终破灭。标志着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破产的是:宋教仁被刺杀 宋教仁被刺杀 袁世凯称帝 护国运动失败 护法运动失败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宋教仁案 袁世凯窃国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中国,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一部分同盟会领导人,希望像西方那样组成两大党以进退,建立“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分取袁世凯的权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在1912年8月成立了以同盟会为基干的国民党。他们还积极参加第一届国会议员的竞选,在国会中取得了占多数席位的胜利,并进一步准备以国会多数党来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为了竞选胜利,周游长江中下游各省,到处发表演说。但这一切为袁世凯所不容,他指使亲信物色杀手杀死了宋教仁。宋教仁被刺杀,是当时震动全国的政治谋杀案,标志着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破产。它用血的事实教育了革命派,特别是孙中山。他立即认识到,“袁氏将拨专制之死灰,而负民国之付托”,决心武力讨袁。而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失败,都与组织政党内阁无关

Previous card: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是: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延续清政府的统治 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镇压农民起义 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 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预备仿行立宪 迫于内外各种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确定了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还规定了九年的预备立宪期限。正如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减轻”、“内乱可弭”。这成为清政府立宪的指导原则,也决定它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会轻易放弃已有的权力和既得利益。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延续其统治。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用武力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在形势所迫之下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有9人,其中皇族占5人,被社会讥为“皇族内阁”。种种事实表明,清政府没有立宪的诚意。它的所作所为,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预备立宪没能挽救清王朝,相反却激化了矛盾,加重了危机

Up to card list: 【妙蛙Anki考研系列】考研政治选择题库